寺宿

西风满天夜,古寺水云间。
松际露新月,窗中堆乱山。
诗书无佛果,钟磬向人闲。
独坐寒窗下,樊川一雁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寺宿》是清代诗人屈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古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寺和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屈复,字见心,号金粟,陕西蒲城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不就。他在二十七岁出游,遍历南北,被称为“七十有七龄,半百在行旅”。他熟于古今兴亡,诗多缅怀往事,有《弱水集》。

  2. 诗歌原文:《寺宿》
    西风满天夜,古寺水云间。
    松际露新月,窗中堆乱山。
    诗书无佛果,钟磬向人闲。
    独坐寒窗下,樊川一雁还。

  3. 诗歌赏析:屈复通过描写夜晚古寺的景象,展现了一个宁静、幽深的夜晚氛围。诗句中的“西风满天夜”营造了一种秋意浓浓的气氛,而“古寺水云间”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气息。

  4.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完成于清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思想解放的时代。屈复作为一位文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5. 艺术特色:屈复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他也注重诗歌的格律和韵律,使得作品更加和谐悦耳。

《寺宿》不仅是屈复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的写照,也是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