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黄梅江雪思家

墙角垂杨绿剩。岸觜误,枫红尽。凝望酒船来,一晌等此际。江天便飞鸥也没,芦花里、几个乌篷厮并。梦归迥,故山扉刚掩定。
玉瓶汲墙阴井。月华端正鹤初醒。痴绝园童,要扫开梅影。寒翠满修竹,吾庐三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黄梅·江雪思家》是一首表达作者在异乡思念家乡的词作。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他是一位清末官员、诗人,也是寒庐七子之一。
  • 易顺鼎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他督江楚转运,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光绪元年他考中举人,并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和战争的变迁。
  1. 诗词原文
    墙角垂杨绿剩。
    岸觜误,枫红尽。
    凝望酒船来,一晌等此际。
    江天便飞鸥也没,芦花里、几个乌篷厮并。
    梦归迥,故山扉刚掩定。
    玉瓶汲墙阴井。
    月华端正鹤初醒。
    痴绝园童,要扫开梅影。
    寒翠满修竹,吾庐三径。

  2. 诗词解析

  • 背景与情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望着远方的故乡,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中的“寒翠满修竹”和“吾庐三径”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将江上的飞鸟、园中的梅树都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忆黄梅·江雪思家》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