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骑登雨花台

六朝秋在台城路,鞭丝十年重到。废苑离宫,残云剩水,禁得几回凭吊。天风浩浩。吹酒店青旗,戍楼红纛。鸦外无人,一僧负手看斜照。
星星劫灰未扫。雨花零落尽,惟剩秋草。海市楼船,江关战鼓,只恐青山愁老。英雄去了。谁念我登临,承平年少。暝色催归,寺门钟动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骑登雨花台》是清代诗人易顺鼎所作的一首词。下面,对这首词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易顺鼎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字实甫,一字中实,龙阳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广东钦廉道的官员。易顺鼎以其诗歌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创作涉及多种风格和题材,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2. 诗词原文
    六朝秋在台城路,鞭丝十年重到。
    废苑离宫,残云剩水,禁得几回凭吊。
    天风浩浩。吹酒店青旗,戍楼红纛。
    鸦外无人,一僧负手看斜照。
    星星劫灰未扫。
    雨花零落尽,惟剩秋草。
    海市楼船,江关战鼓,只恐青山愁老。
    英雄去了。谁念我登临,承平年少。
    暝色催归,寺门钟动早。
  3. 主题分析:《台城路·骑登雨花台》通过对“六朝”古都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其中,“星星劫灰未扫”和“海市楼船,江关战鼓”等句反映了战争与和平交替带来的哀愁与希望。
  4. 艺术手法:词中的意象丰富,如残云剩水、青旗、红纛等,这些元素不仅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之美。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易顺鼎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古代场景之中,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与情感。
  5. 文化价值:《台城路·骑登雨花台》作为易顺鼎的作品之一,体现了清末民初时期文人的情怀与志趣。它不仅保存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传递了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思考,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台城路·骑登雨花台》不仅是易顺鼎个人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同时,它也为后世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