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 · 二月十五夜月

甚今宵。凭空唤起无聊。肯把半角高楼,守得这般牢。休说一春难遇,便百年几个,月夕花朝。怕东风暗到,广寒宫里,桂长愁苗。
雨丝飘后,洗成嫩碧,玉宇迢迢。知是那家庭院,有小鬟吹笛,劝客魂销。魂销亦福,愿年年此夜相遭。真不睡,让镫痕似水,花光若雾,酒思如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春夜月 · 二月十五夜月》是清代诗人易顺鼎所作,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诗艺和深邃的艺术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湘春夜月 · 二月十五夜月》:

  1. 作者背景
  • 易顺鼎(1790—1865),字仲达,号半山老人,湖南善化人,清代诗人、学者。其作品多反映现实社会问题,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在诗坛上有着较高的地位。
  1. 诗词原文
    甚今宵。凭空唤起无聊。肯把半角高楼,守得这般牢。休说一春难遇,便百年几个,月夕花朝。怕东风暗到,广寒宫里,桂长愁苗。雨丝飘后,洗成嫩碧,玉宇迢迢。知是那家庭院,有小鬟吹笛,劝客魂销。

  2. 诗意赏析

  • 抒发孤独与忧愁:诗中“甚今宵。凭空唤起无聊”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明月时产生的空虚和失落感。他通过“肯把半角高楼,守得这般牢”表现出一种坚守与执着的态度,尽管环境显得空旷寂寥。
  • 描绘自然美景:“休说一春难遇,便百年几个,月夕花朝”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即使难得一见的美景也值得珍惜。
  • 表现幽怨之情:“怕东风暗到,广寒宫里,桂长愁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忧虑和不舍,担心美好的事物被无情的时间带走。
  • 营造意境氛围:“雨丝飘后,洗成嫩碧,玉宇迢迢”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场景之中。
  • 表达思念之情:“知是那家庭院,有小鬟吹笛,劝客魂销”揭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吹笛小鬟的想象,表达了对远方人的牵挂与怀念。
  1. 文学价值
  • 艺术风格:《湘春夜月 · 二月十五夜月》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他的诗歌语言精炼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 思想内容: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 传承意义: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春夜月 · 二月十五夜月》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不仅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本,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湘春夜月 · 二月十五夜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一种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忆的艺术形式。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才情,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貌。

注解

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

小鬟:小发髻,旧时用以代称小婢。

镫:膏镫。也称锭、钉、烛豆、烛盘。古代照明用具。青铜制,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或有三足及柄。盘所以盛膏,或中有锥供插烛。亦泛指灯;油灯。

花光:花的色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