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挚父先生

落寞含真气,孤飘得所依。
闻君我师外,在昔故人稀。
逐日群蚩散,空房百卷馡。
读书真到骨,为吏尽忘机。
惭愧无官累,蹉跎立已非。
败根随手掘,高路荡睛睎。
斥鴳知何笑,聋虫不畏讥。
蛛丝向蚕吐,雉翮绕鸾飞。
官廨浓菁发,荒城大麦肥。
兼旬留腹疾,五尺尚腰围。
世路宜兹老,亲庭惜尔违。
欢中成小别,愁里送将归。
令弟终能愈,贤兄不用祈。
当秋要珍摄,陪夜慎寒饥。
十月粗能暇,重来傥可几。
平生轻祖道,何事欲沾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挚父先生》是清代诗人范当世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范当世,字子高,一字子山,号西樵,又号悔庵、南岳遗民等。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籍浙江仁和(今属杭州市),后迁居杭州。范当世自幼聪明好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时世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怀的抒发。范当世的诗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其作品以真实感人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见称。
  2. 诗歌原文:落寞含真气,孤飘得所依。闻君我师外,在昔故人稀。逐日群蚩散,空房百卷馡。读书真到骨,为吏尽忘机。惭愧无官累,蹉跎立已非。败根随手掘,高路荡睛睎。斥鴳
  3. 诗歌鉴赏:范当世的这首《赠别挚父先生》,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与挚友别离时的深情厚谊。诗中“落寞含真气,孤飘得所依”两句,传达出诗人孤独而坚持的精神风貌。面对挚友的离去,诗人既感到失落也深感欣慰,因为挚友虽离但给予了自己前行的力量。“闻君我师外,在昔故人稀”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旧日友谊的怀念。
  4. 艺术手法:范当世在《赠别挚父先生》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用典等。例如,“逐日群蚩散,空房百卷馡”运用了典故,将古代贤士隐居山林的意境与现实分别相融,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此外,诗人还善于通过对比手法,将离别的痛苦与对未来的期待巧妙结合,使诗歌具有更深厚的情感层次。
  5. 历史背景:《赠别挚父先生》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文化氛围相对浓厚,这也是诗人能够在诗中自由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范当世的《赠别挚父先生》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同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成就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