嶰筠赠鹤

不慕高轩足俸钱,却教羁客饲胎仙。
衔书爱近乌丝格,起舞因听雁柱丝。
万里倦飞虽警露,九皋清唳早闻天。
孤山处士还相对,松下风多且避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嶰筠赠鹤》是清代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嶰筠赠鹤》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9日),字元抚,又字俟村老人,汉族,福建侯官人。晚清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在位期间,积极整顿吏治,加强海防,严禁鸦片,并参与禁烟运动。
  1. 诗歌原文
  • 衔书爱近乌丝格,起舞因听雁柱弦。
  • 万里倦飞虽警露,九皋清唳早闻天。
  • 孤山处士还相对,松下风多且避烟。
  1. 诗歌鉴赏
  • 意境高远:《嶰筠赠鹤》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与高洁志向。通过描绘白鹤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理想的情怀。这种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白无瑕的人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 情感真挚: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关怀。尤其是结尾两句“孤山处士还相对,松下风多且避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致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1. 文化背景
  • 鹤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白鹤羽毛洁白如雪,象征着纯洁、高雅,是士大夫所珍视的高官厚禄。同时,鹤在传统文化中也是长寿、吉祥的化身。因此,将鹤作为诗中主角,既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也寄托了其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的“万里倦飞”描绘了白鹤长途跋涉、不畏艰辛的景象,而“九皋清唳早闻天”则形象地勾勒出白鹤清晨啼鸣的动人画面。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增添了诗作的美感和诗意。
  1. 艺术风格
  • 音韵和谐:《嶰筠赠鹤》在音韵上处理得当,诗句间韵律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紧凑有序,每两句一联,形式规整,层次分明,给人以严谨之感。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鹤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远的意境。诗人借助鹤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理想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怀与期待。这种意境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艺术价值。
  1. 历史意义
  • 反映历史背景:林则徐的《嶰筠赠鹤》创作于他任湖广总督期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的前夜,国内社会动荡不安。林则徐作为清朝的重要官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诗人的个人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 影响后世:林则徐的《嶰筠赠鹤》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林则徐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高洁品质的典范之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嶰筠赠鹤》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云和个人情怀的画卷。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绘,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