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岩上景奇哉,突兀山头眼界开。
紫岭石疑乌帽落,碧空云想白衣来。
倾觞可养双颐晕,对菊还怜百草颓。
九日登高人尽醉,不知何处是天台。
九日元兴岩登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元兴岩登高》是一首由林应运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翠屏岩上观赏秋日风景时的感受和心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诗歌背景:林应运是清代的诗人,他的生平不详,但在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中有记载。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也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在秋天的某个日子里完成的。
诗歌内容: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翠屏岩上景奇哉,突兀山头眼界开”表达了诗人登高所见之景的壮丽和开阔。接着,“紫岭石疑乌帽落,碧空云想白衣来”描写了紫岭石的形状和碧空云彩的形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第三联“倾觞可养双颐晕,对菊还怜百草颓”则是诗人饮酒吟诗时的惬意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中植物的关爱之情。最后一句“九日登高人尽醉,不知何处是天台”则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之后感到的飘飘然和迷茫,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悟和心灵上的净化。
艺术手法:林应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紫岭石疑乌帽落”、“碧空云想白衣来”,这些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极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韵脚和谐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九日元兴岩登高》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境和独特韵味的古典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感,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