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清且浅,容得一吴舲。
岸染苔痕绿,波涵树影青。
芦中翔翡翠,蘋末立蜻蜓。
钓竹闲来把,秋风满水亭。
游莱园小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朝崧是一位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以其创作的《游莱园小池》闻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创作背景:《游莱园小池》创作于日治时期的台湾,是林朝崧与友人在岛上游赏时所写。诗中描绘了台湾莱园小池的自然景观以及与朋友闲适生活的场景。
诗歌原文:
小池清且浅,容得一吴舲。
岸染苔痕绿,波涵树影青。
芦中翔翡翠,蘋末立蜻蜓。
钓竹闲来把,秋风满水亭。诗歌赏析:《游莱园小池》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塘的清澈和宁静,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面。诗句中“小池”、“吴舲”等词语,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莱园小池的景象,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诗中的“秋风吹满水亭”更增添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作者简介: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是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也是台湾豪族雾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他的诗歌创作生涯始于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后在上海定居直至去世。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其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和赞赏。
《游莱园小池》不仅是一部反映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情、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