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开元寺有感

江城烟景正阳春,访古招提话劫尘。
半壁东南犹可据,一家楚、越太无因。
沧桑故国悲遗老,花木荒园说养亲。
日暮倚栏听杜宇,声声似怨董夫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开元寺有感》是晚清诗人林朝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雾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
  1. 诗歌原文
    江城烟景正阳春,访古招提话劫尘。
    半壁东南犹可据,一家楚、越太无因。
    沧桑故国悲遗老,花木荒园说养亲。
    日暮倚栏听杜宇,声声似怨董夫人。

  2. 诗歌内容解析

  • 江城烟景正阳春:描绘了泉州春天的景色,烟波浩渺,江城如画,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访古招提话劫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探寻和对往事的回忆,同时也反映了对过去纷争岁月的感慨。
  • 半壁东南犹可据:虽然局势动荡不安,但诗人依然坚定地站在这片土地上,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 一家楚、越太无因:通过对比楚、越两国的历史变迁,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 沧桑故国悲遗老:通过对故国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老一辈人的同情和敬仰。
  • 花木荒园说养亲: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 日暮倚栏听杜宇:通过聆听杜鹃的啼鸣,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声声似怨董夫人:以杜鹃的哀鸣之声,比喻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和痛苦,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游开元寺有感》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历史风云变幻、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交相辉映的画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