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烟景正阳春,访古招提话劫尘。
半壁东南犹可据,一家楚、越太无因。
沧桑故国悲遗老,花木荒园说养亲。
日暮倚栏听杜宇,声声似怨董夫人。
【注】
江城:指南京,古时以江为城。
话劫尘:指谈论过去的战乱。
半壁东南:指东南一带,这里借指南宋的半壁江山。
沧桑故国:指南宋,“沧桑”代指历史变迁。
董夫人:指东汉末年的董祀,曾作《秋胡妻》诗,后被董承用来比喻曹操。
【译】
南京城的烟景正适合春天游玩,我拜访了古寺,谈论过去的战乱。
东南一带仍然可以据守,但一家楚、越却很难实现。
历史的变迁令人悲哀,荒废了花木的园林中,人们还在说养亲的事情。
傍晚时分我倚着栏杆聆听杜鹃的叫声,声音让人想到董夫人的怨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游览开元寺的感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江城烟景正阳春”,描绘了南京城的春日美景,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接着,诗人转向历史的话题,“访古招提话劫尘”,表示自己想要寻找古迹,了解历史的变迁。
诗人在感叹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了现实的无奈。“半壁东南犹可据,一家楚、越太无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分裂的无奈和悲伤。他看到南宋的半壁江山仍然可以据守,但一家楚、越却很难实现。这种对比让他更加感受到历史的悲剧。
在历史的反思中,诗人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担忧。“沧桑故国悲遗老,花木荒园说养亲”,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老兵的同情。同时,他也关注到了社会的荒芜,如荒废的花木园林,以及人们的生计问题。
诗人以“日暮倚栏听杜宇,声声似怨董夫人”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