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君君不至,昨暮又今朝。
杯酒温还冷,炉香爇更销。
几回扫荒径,何处滞征镳。
更负青山约,能无愧久要。

【注释】

与厚庵:和王厚庵。王厚庵,即王思任,字达夫,号郁生、天放居士、无闷草堂主人、苍水。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经学家和戏剧家。其诗多抒发个人遭遇之苦,风格沉郁悲壮。此诗作于崇祯八年(1635)春天。“昨暮”指前一晚上,“今朝”指今天早晨。“青山约”,指诗人与友人的相约。“久要”指长久以来的交情。“负”是辜负的意思,这里指不履行约定。

【译文】

等待您却迟迟不到,昨天傍晚又等到今早。

酒杯温了又变冷,炉香燃尽还消散。

多少次打扫荒园小路,何处滞碍着车马行程。

更辜负了山野间的约定啊,怎么能不对长久的情谊感到惭愧。

【赏析】

《与王达夫》是一首赠别诗,写在崇祯八年春天,当时诗人正隐居在甬东的无闷草堂,王思任从绍兴赶来,诗人设宴招待,并赋诗赠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饯别好友时所作,表达了他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待君君不至,昨暮又今朝。”诗人对王思任的期待,从“昨暮”到“今朝”一直未能实现,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灼与不安。

颔联“杯酒温还冷,炉香爇更销。”写宴会的情景。酒杯中斟满美酒,可是客人还未到,而主人却先饮了;炉中的香烟袅袅上升,可客人却迟迟未来,而主人却已将香烟吹灭。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焦急,又写出了他宴席上的孤独寂寞。

颈联“几回扫荒径,何处滞征镳?”写诗人多次去邀请友人,但朋友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来。这既是诗人的自谦,也是对友人的责备,因为诗人认为他们都是很有才华的人,应该相互尊重,不能相互轻慢。

尾联“更负青山约,能无愧久要。”这是全诗的结尾,也是诗人赠别好友的主旨所在。诗人说,我与你的友谊就像青山一样牢不可破,我对你的友情更是长久以来的约定。然而你却没有履行这个约定,这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