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曲

亭子红罗堂玉照,美人倚竹娟娟笑。别后西湖客渐疏,梦中庾岭人同调。
天生丽质冠众芳,香名传遍翰墨场。金铃密系朱幡中,谁不护惜加堤防。
忍令东风散馀香,却笑当年小杜狂。寻春较迟负春光,空对满枝子青黄。
君莫待结子黄,亦莫待成阴绿。愿及花开正好时,夜夜化鹤枝头宿。
听我歌,黄梅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梅曲》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林朝崧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当时社会风情与人物心态。

《黄梅曲》的作者林朝崧,字俊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也是雾峰林家下厝的养子。林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其诗歌在清末民国时期颇受关注。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黄梅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林朝崧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理解与感悟。诗中“亭子红罗堂玉照,美人倚竹娟娟笑”等句子生动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情万种。

林朝崧的《黄梅曲》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诗作。《黄梅曲》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展示了林朝崧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黄梅曲》不仅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成为了研究清末民初社会文化的重要文本。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对于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阅读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