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桃花源

理棹石濑口,洞壑极深窅。
白日翳层壁,倏然露林杪。
初行不见人,仄径碍飞鸟。
忽逢林木尽,水竹四环绕。
茅屋三两间,鸡声出林表。
主人闻客来,揽衣起相劳。
笋蕨为我设,粳粱供我饱。
白鹤翔天风,游鱼戏清沼。
宛若素所历,朅来胡不早。
怅惘尘世事,朗彻惬怀抱。
高丘谁沈沦,阿阁孰倾倒。
魏晋不复知,以下更何道。
叹息武陵人,悠悠竟终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游桃花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由陶渊明所著,讲述了一位渔人误入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世界的故事。以下是对这一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品概览:该小说源自《桃花源诗》,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记》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哲学、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瑰宝。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2. 故事内容:渔人在武陵地区捕捞为生,在溪边行走时忘记了路途的远近。突然之间,他进入了一片桃花林,这里没有树木,只有芳草鲜美和落英缤纷的景象。渔人被这片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继续前行,直到发现了一条小溪和一座山。他沿着小径进入山中,发现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小洞口,仿佛有光透出。渔人下船,从洞口进入,豁然开朗后,眼前展现出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桃源世界,那里的人们过着和平而自由的生活,没有任何战争和苦难的痕迹。
  3. 主题思想:《梦游桃花源》不仅展现了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还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不满。小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乌托邦,其中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生活和谐美满,体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追求。
  4. 文学价值:《梦游桃花源》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它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富含深意,引人深思。同时,这篇短篇小说也启发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和学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梦游桃花源》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通过简单的叙述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社会现状的批评,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重要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