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搓丸词

纤手轻搓五夜灯,团圆冬节到今称。
小姑笑问新来嫂,昨夜宜男卜未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至搓丸词”是一首七言绝句,出自林维丞之手。这首作品以冬至为背景,描述了在这一天的夜晚,新婚夫妇用红线将搓好的丸子(通常为豆粒大小)绑上红筷子,放在夜明灯下,以此祈求来年的团圆和吉祥。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莆仙地区,冬至有其独特的习俗。例如,新婚夫妇会在这天搓制红色的丸子,并挂在屋顶上让喜鹊去啄食,寓意着夫妻和睦、家庭幸福。
  • 作者介绍:林维丞是明代的一位文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纤手轻搓五夜灯,团圆冬节到今称。小姑笑问新来嫂,昨夜宜男卜未曾。
  • 赏析:这首诗简洁明快,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情感。首两句“纤手轻搓五夜灯,团圆冬节到今称”,描绘了冬至夜晚的场景,通过搓制丸子的细致动作,展现了节日的温馨与期待。第三句“小姑笑问新来嫂,昨夜宜男卜未曾”,则转入对新嫁娘的询问,增添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全诗通过对冬至习俗的描述和新婚夫妇的互动,传达出对家庭团聚、子孙兴旺的美好祝愿。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冬至搓丸词”作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瑰宝。
  • 艺术表达:林维丞的这首七言绝句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冬至搓丸词”不仅是一首反映民间风俗和家庭生活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