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沁园春小春见梅

薄暖轻寒,去春还远,绮窗又见春色。纤红吐秀,小碧衔妍,略约去年风格。年时记得。花落后、时时相忆。恰开也、又说花枝,撩人春恨如织。
问讯瑶台咫尺。算何郎韶颜,一见还识。帘深贮艳,槛曲移香,何处好春消息。花前小立。应胜似、无端寻觅。便三点、两点春光,此时多少怜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发沁园春·小春见梅》是况周颐的作品之一,这首词作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及对春天的细腻感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品原文:薄暖轻寒,去春还远,绮窗又见春色。纤红吐秀,小碧衔妍,略约去年风格。年时记得。花落后、时时相忆。恰开也、又说花枝,撩人春恨如织。问讯瑶台咫尺。算何郎韶颜,一见还识。帘深贮艳,槛曲移香,何处好春消息。花前小立。应胜似、无端寻觅。

  2. 作者介绍:况周颐(1857-1923),字保存,别号蕙风,晚号石医老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词人、诗人、书法家及画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其词作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并将之转化为优美的文学意象。

  3. 作品赏析

  • 情景交融:在《花发沁园春·小春见梅》中,景与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词人不仅描绘了绮窗前的春色,更通过对花朵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 含蓄典雅:此词语言优美,用词考究,既体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细腻的描写,词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春天的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绮窗前,感受到那份难以言喻的美感。
  • 情感表达:通过“花落后、时时相忆”等词句,词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这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感。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词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朝末年,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动荡、变革的前夜。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文人墨客常常借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况周颐作为一位词人,他的作品中自然也融入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 个人经历:从词中可以看出,况周颐在创作此词时,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花发沁园春·小春见梅》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佳作。它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