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暖轻寒,去春还远,绮窗又见春色。纤红吐秀,小碧衔妍,略约去年风格。年时记得。花落后、时时相忆。恰开也、又说花枝,撩人春恨如织。
问讯瑶台咫尺。算何郎韶颜,一见还识。帘深贮艳,槛曲移香,何处好春消息。花前小立。应胜似、无端寻觅。便三点、两点春光,此时多少怜惜。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春天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第一句“花发沁园春小春见梅”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梅花已经开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二句“薄暖轻寒,去春还远,绮窗又见春色”描述了春天的气息,既温暖又略带凉意,让人回忆起去年的景象。第三句“纤红吐秀,小碧衔妍,略约去年风格”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红色的花朵娇嫩欲滴,绿色的叶子清新宜人。最后一句“年时记得。花落后、时时相忆。恰开也、又说花枝,撩人春恨如织”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第四句“问讯瑶台咫尺。算何郎韶颜,一见还识”则转入对古代才子何景明的思念,希望他能够认出自己。第五句“帘深贮艳,槛曲移香,何处好春消息”则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
第六句“花前小立。应胜似、无端寻觅”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认为欣赏美景胜过无目的的寻找。第七句“便三点、两点春光,此时多少怜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珍惜和爱护之情。
这首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同时,通过对古代才子何景明的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