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宋衙官,曹刘驱马,文坛手辟荆棘。才江学海,剩馥残膏,沾溉人间词客。相如病渴。归梦绕、乡关秋色。早谢却儤直承明,经营登山双屐。
怅别河梁萧瑟。有青门供帐,红亭风笛。霜零葭菼,枫冷江楼,尽入涛笺湘笔。军船战鼓,浑不碍、霅溪泉石。还朝日铙吹篇成,伫看灯撤莲碧。

【注释】

沁园春·送徐方虎编修归德清:词牌名,此为“沁园春”;沁园春:词调名;方虎:人名;编修:官名。归德清:归德,地名,今属河南;清,地名,今属山东。

才江学海:才江,指苏轼;苏轼学问渊博,故以“才”称之;学海,指浩瀚无边的学问。

剩馥残膏:指苏轼的诗文著作,有如香气和脂蜡般余香犹存。

相如病渴:指司马相如因文思枯竭而生病。《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司马子长,相如之俦也。其书赞主上功德,论议政事,策喜刑错,开合变通,亦足以观云。”后因以“相如病渴”喻文章创作困难。

儤直:值班;承明:汉代宫名,在今北京景山公园北。汉武帝时设,供皇帝处理政事,故又称“禁中”。

双屐:两脚穿着的鞋。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河远,凭轩涕泗涟。”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到乡翻似烂柯人,老去悲秋强自宽。”此处用典意谓诗人欲归休,却仍被征召。苏轼曾于熙宁五年(1072)被贬黄州,至元祐六年方得赦还,故用“归梦绕”、“经营登山双屐”二句。

青门:地名,今属陕西渭南。古时长安有青门、东门等城门,青门即东门。曹植《赠白马王彪序》:“吾与汝皆出大父名,行则连益父,道则联弟枝。”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后人遂以“青门”为赠别之所。

红亭风笛:红亭,指亭台。白居易《琵琶行》诗:“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亭台常作宴会场所,故以“红亭”代指宴会之地。《晋书·谢安传》:“谢安年少时,好箸清言,与诸贤接引,常以屋漏多蚊为憾。”后以“红亭”代指宴饮之地。

霜零葭菼:形容秋日景色萧瑟凄清。《文选·张衡<东京赋>》:“寒霜降兮草白露,水摇摇兮扬微漪。”李善注:“葭,芦苇也;菼,芦荻也。言秋霜既降,则草木皆零落矣。”

枫冷江楼:《太平御览》卷七百四十六引《荆州记》:“江陵县有西阳城,汉末建业兵乱之后,民居凋敝,惟余枯树及枫树独盛。”枫叶经秋风霜后,色泽更加红艳夺目,故有“枫冷”一说。此处以“枫冷”写秋日江楼之景。

涛笺湘笔:涛笺,指波涛汹涌的大海;湘笔,指湘江一带出产的笔。《宋史·苏辙传》:“尝以诗寄子瞻曰:‘江上一回首,青山满目愁。’轼答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但得渔舟归,终不羡封侯。’”苏轼与苏辙分别时,二人均有赠别之作。

霅溪泉石:霅溪,浙江一条小溪流;泉石,指溪边的岩石。苏轼《题吴江三贤堂》诗:“我行溪水上,溪行我上游。我坐石上坐,溪坐我下流。”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

还朝日铙吹篇成:还朝,归来朝见天子;铙吹,乐器名;奏乐演奏。苏轼《次韵子由除夜元日》诗:“今年元日应无酒,劝客加餐不用羞。”此处以“铙吹”代指音乐。

伫看灯撤莲碧:伫看,期待着;撤,取掉;灯撤莲碧,指撤下蜡烛后,室内一片光明,犹如荷花一般洁白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八句写诗人在送别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八句抒发对友人归德清的喜悦之情。

开头两句“花发沁园春赠徐方虎编修归德清”,是说春天到来时,词人特意写了这首《沁园春》赠送给徐方虎编修。沁园春是词牌名,这里用来表示送别的一种方式。方虎是人名,编修是官职名。归德清,地名,今属山东。这两句点明送别之事发生在春天,且是在徐方虎即将离任之时。接着两句“屈宋衙官,曹刘驱马,文坛手辟荆棘”,是说屈宋、曹刘等文人骚客都曾挥笔疾书,扫除文坛上的种种障碍,开创了一代文学新境界。这里用了三个典故:屈宋,指屈原、宋玉;曹刘,指曹操、刘备;文坛,泛指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这一句表明徐方虎在文坛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接下来两句“才江学海,剩馥残膏,沾溉人间词客”,是说徐方虎才华横溢,学问渊博,他的诗文著作如同芳香的油脂般流传后世,滋润了天下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这里用了四个典故:才江,指苏轼;学海,指苏轼的文集;剩馥残膏,指东坡遗世独立的高洁品格;沾溉,指润泽。这几句表明徐方虎在诗词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然后两句“相如病渴。归梦绕、乡关秋色”,是说司马相如因文思枯竭而生病,他怀念故乡的美景,渴望回到家乡去看望亲人,可是家乡的美景又让他难以忘怀。这两句化用了一个典故:司马相如因病而思归。《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病闲(闲暇)……其妻规譬(规劝)令就外请。”最后两句“早谢却儤直承明,经营登山双屐”,意思是说司马相如因病提前辞官回家养病,他曾经住在山上,穿一双木屐攀登山峰。这里用典意指苏轼自己也曾辞官归乡隐居山林。其中“儤直”,指值班;“承明”,汉代宫名,在今北京景山公园附近。“登山双屐”是说苏轼曾在山中居住过。这两句表明苏轼自己也曾是朝廷的官员,但由于身体原因而辞官归隐。

中间十句“怅别河梁萧瑟。有青门供帐,红亭风笛”,是写诗人送别徐方虎时的伤感之情。其中“河梁”是指送别的桥梁。“青门”指的是城门上的楼台。“供帐”,指供客人休息的地方。“红亭风笛”,指宴会场所的楼台。这几句描绘了徐方虎将要离开时的一幕:诗人站在桥头望着徐方虎乘船离去,心中充满惆怅之情;徐方虎来到城门楼上准备登船出发时,诗人为他备下供帐,并在那里欣赏起宴会场地上的风笛声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接下来四句“霜零葭菼,枫冷江楼,尽入涛笺湘笔”,是写诗人在送别之际的所见所感。其中“霜零葭菼”是形容深秋时节的景象,意为寒霜降落在芦苇丛中,荻苇枯萎。“枫冷江楼”,也是描写深秋时节的景色,意味着秋风已经吹凉了江边的高楼。“涛笺”,“湘笔”都是指江水的波浪和江中的石头。这几句描绘了诗人送别之时所看到的一幅秋景图:深秋时节,寒风凛冽,秋雨连绵,江面上的水波翻滚,江边的岩石清晰可见;诗人伫立在江边,望着远方的朋友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感慨。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最后四句“军船战鼓,浑不碍、霅溪泉石”,是说虽然军队正在操练战鼓,但那潺潺的溪水、那清凉的石头都不会受到干扰。这里的“浒溪”指浙东一带的溪流。“浑不碍”,意思是丝毫不会影响它。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归乡的心情:虽然军队正在操练战鼓,但潺潺的溪水和清凉的石头也不会受到影响;诗人期待着徐方虎能够顺利归乡,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享受那宁静美好的时光。这几句表明诗人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以及送别时的感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