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蹀血共安危,道左飞尘剩古祠。
六矢当年知号令,千秋为万见旌旗。
江淮力障孤军日,睥睨风生苦战时。
每读昌黎书传后,伤心南八是男儿。

拜张许六王祠

名城蹀血共安危,道左飞尘剩古祠。
六矢当年知号令,千秋为万见旌旗。
江淮力障孤军日,睥睨风生苦战时。
每读昌黎书传后,伤心南八是男儿。

注释:

  1. 名城:指古代的都城或重要城市。
  2. 蹀血共安危:形容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
  3. 道左:道路两旁。
  4. 六矢:比喻六方的箭。
  5. 号令:发布命令。
  6. 江淮:指今天的安徽和江苏两省。
  7. 力障:用力量保护。
  8. 烽烟:古代用来报告战事的信号。
  9. 昌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字。
  10. 南八:泛指南方之人。

赏析:
《拜张许六王祠(归德即古睢阳)》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英雄气概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首句“名城”描绘了古代都城的辉煌与沧桑,而“蹀血共安危”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残酷与无辜者的牺牲。接着,诗人回忆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张巡和许远,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坚守城池,最终以身殉国。这里的“六矢当年知号令”指的是张巡和许远指挥若定,六支箭同时发射,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

接下来的诗句“千秋为万见旌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为男子的自豪之情。诗人在结尾处引用韩愈的名言“每读昌黎书传后,伤心南八是男儿”,这不仅是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缅怀,也体现了诗人自身对于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认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历史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历史英雄的崇高敬意。

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鼓励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也激励后人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通过对张巡、许远等历史英雄的赞颂,诗人传递了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精神上的财富,值得每一个热爱国家和民族的人去细细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