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行金包里道中

笋舆随屈曲,数里入金包。
急水号鱼■,深林隐鸟巢。
石奇岩踞虎,藤老壁蟠蛟。
客过层巅路,如行远树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行金包里道中》是一首由清朝诗人林占梅创作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体验。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作品原文
    笋舆随屈曲,数里入金包。急水号鱼 (竹齿),深林隐鸟巢。石奇岩踞虎,藤老壁蟠蛟。客过层巅路,如行远树梢。

  2. 作者介绍

  • 林占梅:字雪邮,号鹤山,新竹人,是一位个性豪爽且轻财好施的诗人,工于诗,善琴,并结交广泛。在鸦片战争中捐银万两以报效国家,是一位非常关注国事的诗人。
  1. 作品赏析
  • 自然描写:诗中的“急水号鱼”与“深林隐鸟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与深刻感悟。
  • 人文关怀:虽然主要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但通过对“石奇岩踞虎”与“藤老壁蟠蛟”的形象化表达,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 哲理思考:“客过层巅路,如行远树梢”不仅描述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同时也隐喻着人生路途中的种种经历与感悟。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雨后行金包里道中》作为林占梅的作品之一,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艺术表现力。
  • 历史文化:该诗反映了清末台湾社会的某些面貌,尤其是对于台湾府儒学训导一职的描述,为研究当时的地方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雨后行金包里道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记录了清末台湾的社会风貌,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人文情怀。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也是学习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