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何人有远谋,可怜未雨失绸缪。
一朝闻警忙擐甲,半夜量沙枉唱筹。
中泽嗷鸿声倍苦,孤城掘鼠事堪忧。
男儿莫作守钱虏,纳粟曾闻卜式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肉食何人有远谋,可怜未雨失绸缪。
一朝闻警忙擐甲,半夜量沙枉唱筹。
中泽嗷鸿声倍苦,孤城掘鼠事堪忧。
男儿莫作守钱虏,纳粟曾闻卜式侯。
林占梅的诗歌《兵饷支绌,劝输感作》是一首充满时代背景和情感色彩的晚清时期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作者简介:林占梅(1821~1868),字雪村,号鹤山,别号巢松道人。他出生于清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其祖辈在台湾享有一定的声望,家族成员曾在台湾担任地方官员,并有从事盐务的经历。林占梅自幼随父学习,十四岁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展现了家族对教育的重视。
诗歌原文:
肉食何人有远谋,可怜未雨失绸缪。
一朝闻警忙擐甲,半夜量沙枉唱筹。
中泽嗷鸿声倍苦,孤城掘鼠事堪忧。
男儿莫作守钱虏,纳粟曾闻卜式侯。
诗歌主题:《兵饷支绌,劝输感作》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紧张和政治腐败问题。诗人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混乱场景和民众的困苦生活,批评了统治者的无能和对民众疾苦的漠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和公平的期待,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如“纳粟”(指向朝廷贡献粮食)被比作“卜式侯”,象征着为国捐躯的忠烈精神。
劝输感作》不仅是一首反映晚清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对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迁,以及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