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驿

客子眠迟夜寂寥,短长亭畔短长桥。
行程数到毗陵驿,归梦无多第二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毗陵驿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古代驿站,与金陵驿齐名,是明朝正德十四年迁移至现址的。以下是对毗陵驿的介绍:

  1. 历史沿革:毗陵驿最早设立于南唐(943—957年),元代设有铺递。明清两代,毗陵驿是常州乃至江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地标。明洪武元年(1368年)迁至今址,毗陵驿见证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往来。在清朝,毗陵驿也称为皇华馆,康熙、乾隆南巡时经常使用该驿站作为登岸点。
  2. 建筑特色:毗陵驿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亭前的大码头和皇华亭都是重要的历史遗址。清乾隆年间,毗陵驿还被称为皇华馆,现在的蓖箕巷里,还可以看到大码头牌坊、皇华亭等历史遗迹。
  3. 文学影响:《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政最后一别的场景发生在毗陵驿处的文亨桥顶,这为毗陵驿增添了文化色彩和知名度。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结尾章节中,把宝玉与其父亲的最后一面安排在毗陵驿,使蓖箕巷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古迹。
  4. 文化意义:毗陵驿不仅是一个传递公文的场所,也是官员和差役歇宿、换马的地方。它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古代驿站制度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毗陵驿不仅是一座承载丰富历史的古建筑,更是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地点,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独特桥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