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畹向我称明然,濡笔磨墨述诗篇。
推敲字句费辛苦,此中有人山之颠。
入山已无台阁气,出世那复烟火味。
有时拈韵疏性灵,清高淡远自矜贵。
今见明然俨寒酸,慈悲欢喜兼庄严。
手持唐诗三百首,权当贝叶翻经看。
古来名僧如名士,不学戒律不衫履。
文法但可拘俗人,何必蜂子钻窗纸。
诗笔生成瞿昙花,诗才淘尽恒河沙。
说法能得无上乘,偏袒吟肩拖袈裟。
昌黎辟佛友大颠,欧阳钜儒交秘演。
访僧兼欲访名山,俱可随缘作消遣。
我当三度朝普陀,友生陪侍来游歌。
清静自得古欢趣,开轩高挹秋风多。
临风且咏将进酒,有约不来良辰负。
佛国极乐重行行,石火流光莫回首。
可念前人曾志游,题诗不惜姓名留。
天末鸿雁尚流影,肯让崔题黄鹤楼。
游普陀山喜晤寺僧明然别后却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明代的陈子龙。全诗如下:
秋月高悬照海门,潮声万里共浮云。
夜深风露凉如水,独倚危楼望远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普陀山登高的情景和对远方僧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秋月高悬照海门”点明时间是秋天的晚上,月亮高挂在海上,给人以宁静而辽阔的感觉。次句“潮声万里共浮云”,通过声音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普陀山周围的广阔海域和波涛汹涌的情景。
后两句“夜深风露凉如水,独倚危楼望远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高楼上眺望着远方的场景。夜晚的风吹过水面,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清凉之中;而远处的人影则显得孤独寂寞。“望远人”,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