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寄怀三弟

亦无愁可说,庭院坐微阴。
孤露怜渠幼,三年独此心。
渐成生世感,悔涉江湖深。
同是离群泪,哀鸿有断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寄怀三弟》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诗歌原文
  • “亦无愁可说,庭院坐微阴。”描述了在微暗的庭院中独自坐着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忧郁的情感。
  • “孤露怜渠幼,三年独此心。”通过孤寂的露水和对弟弟幼小生命的怜悯,传达出时间的无情和对过往岁月的思考。
  • “渐成生世感,悔涉江湖深。”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涉世太深的后悔之情。
  • “同是离群泪,哀鸿有断音。”描绘了因离别而流下的泪水以及那些哀伤的鸟鸣声,增强了整首诗的悲凉氛围。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亲情和友情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联系,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愁绪,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性的比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这种表达方式既避免了直白的说教,又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例如,“孤露”、“庭院”等意象,不仅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1. 创作背景
  • 关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现存史料记载较少。然而,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它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 在宋代,文人的生活往往伴随着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梅尧臣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某种生活变故或心境变化之后所作。

《夜坐寄怀三弟》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现实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