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重九龙井登高

老觉人前万事非,登高望远独依依。
难披榛莽凌千仞,已许湖山共落晖。
世改性随龙不灭,天空云与雁同飞。
年年此会成今古,短鬓萧疏我自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丙辰重九龙井登高》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俞明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老觉人前万事非,登高望远独依依。
    难披榛莽凌千仞,已许湖山共落晖。
    世改性随龙不灭,天空云与雁同飞。
    年年此会成今古,短鬓萧疏我自归。

  2. 作者简介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一字确士,号觚斋,晚号觚庵,浙江山阴人。少年时能诗,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以翰林改官刑部,外任道员。

  3. 创作背景
    《丙辰重九龙井登高》作于光绪年间,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复杂局面及作者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哲学思考。在这首诗中,俞明震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描绘和对自然界的感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感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4.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难披榛莽凌千仞”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于艰难险阻的直面和超越的勇气。同时,“己许湖山共落晖”则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5. 艺术特色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该诗运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在语言表达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使得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天云”“雁”等,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画面感。

《丙辰重九龙井登高》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人们不仅能欣赏其艺术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历史与文化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