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钟山作

鸿蒙凿元胎,地脉郁王会。
盘冈若蛇赴,蹑足出鸟背。
落日荡遥悲,烈风夺天隘。
荒荒孝陵树,阴嶕失拱卫。
磷飞隧殿黝,哀湍奋沉濑。
引睇排重闉,雄风讵雕瘵。
藐兹喋血场,蚁聚争王气。
聚散成古今,乐往哀长系。
栖霞馀春姿,新亭空雪涕。
登高我何托,色然倚天地。
到海水无多,即此悟边际。
浮埃蔽城飞,渴壁俯睥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石钟山》是明代著名诗人毛奇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思想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登石钟山》的作者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毛奇龄是一位学者,曾参与抗清军事,后流亡多年始出。他不仅博学多才,还精通音韵学,但因不检核原书而常出现错误。
  2. 诗歌原文:几度经湖口,今来眺石钟。天风吹草木,江浪起蛟龙。崱屴悬千仞,烟波思万重。手中无寸莛,何以扣钟镛。
  3. 思想情感: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通过对石钟山壮丽景色的描绘,毛奇龄抒发了对自然界的深深喜爱与无限敬仰。诗句中的“手中无寸莛,何以扣钟镛”寓意着诗人虽然身处自然之中,却感到自身渺小,无力以己之力去触及或理解这宏大的自然力量。
  4. 艺术手法:毛奇龄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天风吹草木”、“江浪起蛟龙”等,使读者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文采,充满了哲理意味,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5. 历史意义:作为明朝诗人的作品,《登石钟山》不仅是毛奇龄个人创作风格的展现,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它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崇高敬意,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登石钟山》作为一首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