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鬘前题和后山韵

青骢去尽斜阳道。斜阳更恋青骢好。若问去时情。迢迢不可名。
平林看不尽。啼鸟时堪听。谁与辨西东。苔痕烟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鬘·前题和后山韵》是词人姚华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斜阳与青骢马的别离情景,表达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离愁别绪。这首词不仅在情感上引人共鸣,其艺术手法也颇具特色,展现了词人在诗词领域的深厚造诣。

姚华,一位清末民初的文学家和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词创作而闻名。他在词的创作中,往往将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以景抒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菩萨鬘·前题和后山韵》便是他这一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该词通过对“青骢”与“斜阳”的别离场景进行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深刻怀念。

词的第一句“青骢去尽斜阳道”,便为全词定下了抒情的基调。此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青骢马似乎在黄昏时分依依不舍地离去,斜阳则恋恋不舍地追随其后,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还增添了一种诗意的氛围。

接下来的三句“若问去时情,迢迢不可名。平林看不尽,啼鸟时堪听。”进一步扩展了词的情感深度。作者以“若问”开篇,设问的方式增加了文本的层次感和哲思性。表达了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切情感——离别之情是如此深远,以至于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同时,平林的辽阔和啼鸟的叫声成为了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留恋的隐喻,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怀旧与哀愁的气氛。

最后几句“谁与辨西东,苔痕烟影中”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模糊性。在这里,“苔痕烟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象征着一种无常和消逝的美。通过这样的描写,词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

《菩萨鬘·前题和后山韵》不仅是姚华个人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也是其艺术风格和技巧的一次集中展示。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诗词的朋友来说,了解并欣赏这样的作品,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