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

长安六月三伏始,主人门对御河水。
御河流水声潺潺,玉泉奔赴城西湾。
是日都人看洗象,立马万骑车千两。
曼延蹴鞠罗岸帝,吹角鸣钲沸川上。
满堂宾客何从容,棋局未了酒不空。
日中报道象奴出,至尊朝罢明光宫。
魋形诡貌三十六,一一骑就深潭浴。
云起乍疑龙蛇蜒,湍回更与人翻覆。
须臾小吏前推排,将军拔营群象回。
就中一象行踯躅,齿毛脱落颜摧颓。
长者谓余岂解事,此物经今不知岁。
闻说先朝万历初,贡车远自扶南至。
中更四帝时太平,一朝闯贼残神京。
忍死不食三品料,俯首泪下声哀鸣。
沧桑变换忽尘梦,勉强逐队留残生。
茫茫旧事君莫说,劝君且饮杯中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是清代诗人姜宸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姜宸英描绘了长安在三伏天时观看洗象的壮观场景:“长安六月三伏始,主人门对御河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炎热、水的清凉以及人们对于这一盛事的期待。

诗的原文如下:

长安六月三伏始,
主人门对玉泉西。
御河流水声潺潺,
万骑纷驰入城西。

曼延蹴鞠罗岸旁,
吹角鸣钲沸川上。
棋局未了酒不空,
日中报道象奴出。

至尊朝罢明光宫,
长者谓余岂解事。
此物经今不知岁,
听说先朝万历初。

“长安六月”点明了时间,“三伏”则暗示了天气之热。接着,“主人门对玉泉西”表明了地点,玉泉西则可能是指一个靠近水源的地方。这两句简短而有力地勾勒出了一幅夏日长安城的图景。

“御河流水声潺潺,万骑纷驰入城西”进一步描绘了洗象活动的热闹场面。御河的水声与万马奔腾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却又不失庄重的氛围。

“曼延蹴鞠罗岸旁,吹角鸣钲沸川上”两句,通过蹴鞠、罗岸旁、吹角、鸣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节日庆典的气氛。川上的喧哗和沸腾更是将洗象活动推向了高潮。

“棋局未了酒不空”则展示了宴会中的其他娱乐方式,人们在享受着美食的同时,也有闲暇地参与下棋等活动。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文化氛围。

“日中报道象奴出,至尊朝罢明光宫”两句则描写了洗象活动的结束和皇帝离开的场景。这里不仅体现了皇家活动的庄严,也反映了洗象活动本身的仪式感。

在整首诗中,姜宸英通过对长安城夏日洗象活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也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他提到“此物经今不知岁”,意味着这些历史遗迹已经成为了过去,但它们留给后人的印象却依然深刻。这种对过去的怀念和赞美,体现了姜宸英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体验。它让我们得以窥见清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息。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记忆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