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防夷,海防夷,望楼筑在水之湄。红衣巨炮一齐列,木城坚制利行师。
首防夷,尾防夷,南北二路羽书驰。港深无碍唯淡水,全台扼要此偏宜。
朝防夷,暮防夷,丁役梭巡刻不离。去岁至今年计两,未知何日释狐疑。
官防夷,民防夷,增兵转饷无已时。更觉张皇招义勇,恐有奸徒便其私。
吁嗟乎,台海沙线为锁钥,表深里浅势难窥。天生此地重设险,商船往来尚可危。
虽然有备称无患,未若劫盗先自治。不闻蟊贼乃内讧,曾诱外寇入藩篱。
聊陈管见书数语,愿上当道良有司。
台海防夷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海防夷歌》是一首描写台湾海峡的诗歌,作者为林则徐。这首诗通过描绘海峡两岸的自然景观、渔民生活以及战争时期的紧张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当时英国军舰入侵中国台湾岛并试图占领台湾。为了阻止侵略者的行动,林则徐创作了这首《台海防夷歌》。在这首诗中,林则徐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台湾海峡的地理特点、渔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战争中的紧张气氛。他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首先,它反映了林则徐作为一个爱国将领的崇高品质和坚定立场。其次,它展示了清朝政府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无奈和挣扎。最后,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近代史上台湾问题产生背景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