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防夷,海防夷,望楼筑在水之湄。红衣巨炮一齐列,木城坚制利行师。
首防夷,尾防夷,南北二路羽书驰。港深无碍唯淡水,全台扼要此偏宜。
朝防夷,暮防夷,丁役梭巡刻不离。去岁至今年计两,未知何日释狐疑。
官防夷,民防夷,增兵转饷无已时。更觉张皇招义勇,恐有奸徒便其私。
吁嗟乎,台海沙线为锁钥,表深里浅势难窥。天生此地重设险,商船往来尚可危。
虽然有备称无患,未若劫盗先自治。不闻蟊贼乃内讧,曾诱外寇入藩篱。
聊陈管见书数语,愿上当道良有司。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一位官员对台湾防务情况的反思之作。
第一句“山防夷,海防夷,望楼筑在水之湄”讲述了他们在山上和海上都设立了防线。
第二句“红衣巨炮一齐列,木城坚制利行师”描绘了他们使用红衣大炮,以及坚固的木城来抵御敌军。
第三、四、五句描述了前线的情况:“首防夷,尾防夷,南北二路羽书驰”表示他们的防线从南到北都有军队防守;“港深无碍唯淡水,全台扼要此偏宜”指出淡水港是关键位置。
第六、七、八句反映了防御工作的艰辛和困难:“朝防夷,暮防夷,丁役梭巡刻不离。”表明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们都在警惕地巡逻;“去岁至今年计两,未知何日释狐疑。”表示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年,但仍然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解除疑虑。
第九、十、十一句则关注了防御措施的不足:“官防夷,民防夷,增兵转饷无已时。”强调了需要增加军队和物资来应对可能的威胁;“更觉张皇招义勇,恐有奸徒便其私。”表达了他们感到紧张,担心有奸人利用这些机会谋取私利。
最后两句是对整个局面的感慨:“吁嗟乎,台海沙线为锁钥,表深里浅势难窥。天生此地重设险,商船往来尚可危。”感叹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要注意潜在的危险。
整首诗以严谨的态度审视了台湾的防务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