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曾看选赋详,仁频著号即槟榔。
平林干耸千竿直,近宅花迎十亩香。
绿绕群呼青子熟,红残遍许白丁尝。
村墟趁市皆充案,闺阁共珍半贮囊。
淡可疗饥医苦口,津能分润滴枯肠。
非关饱腹有茶癖,未必赪颜是醉乡。
尽日交游持以赠,不时咀嚼味尤长。
瀛壖自昔称多瘴,佳实功宜补药方。

【注释】

博物:指对事物有广泛了解的人。仁频:这里指槟榔。

平林:高大的树林。干耸:高耸直上,形容树木直立的样子。千竿:成排成行的树。

近宅:靠近房屋的地方。花迎:花朵招引。十亩:十分之一亩,即十分之四亩。香:香气浓郁。

绿绕:环绕。群呼:聚集在一起呼喊。青子:成熟的果实,槟榔的种子。熟:成熟,成熟了的。

红残:红色的部分已经凋谢。遍许:普遍给予。白丁:平民百姓。尝:吃。

村墟:村庄集市。趁市:赶集。均充案:全部装满箱子。

闺阁:女子的卧室。共珍:都珍惜。半贮囊:一半放在袋子里。

淡可疗饥医苦口:可以缓解饥饿,治疗口渴。津能分润滴枯肠:水分能够滋润干燥的喉咙。

非关饱腹有茶癖:与是否吃饱无关。茶癖:喜欢喝茶的癖好。

未必赪颜是醉乡:不一定面带酒容就是醉乡。赪颜:泛指面部红润。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作者通过描绘槟榔树的外形、生长环境、果实特点以及用途等,表达了自己对槟榔的喜爱之情。

首二句写槟榔树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槟榔树的仔细观察,发现这种树长得又高又直,叶子茂密,果实香甜可口。其中“仁频著号”一句,既点出了槟榔树的特性,又暗含了其谐音“仁频”,表达了诗人对槟榔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三句描绘了槟榔树的生长环境和果实特点。“平林干耸千竿直”形象地勾勒出槟榔树挺拔的身姿,“近宅花迎十亩香”则生动地展现了槟榔果散发出的浓郁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槟榔果比作绿色的小精灵在树上跳跃,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槟榔果的成熟过程和食用感受。“绿绕群呼青子熟”描述了槟榔果逐渐成熟的过程;而“红残遍许白丁尝”则描绘了人们品尝完成熟的果实后,留下的满足感。这里的“红残”和“白丁”分别指代了未成熟和已成熟的槟榔果,而“尝”则表示了人们对这些果实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对槟榔果的赞美和对其药用价值的肯定。“淡可疗饥医苦口”表明了槟榔果在缓解饥饿、治疗口渴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津能分润滴枯肠”则暗示了槟榔果对于滋润喉咙、缓解干燥的作用。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槟榔果的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以咏物为主,通过对槟榔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