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泉水清,出山溪水浊。君子恶下流,天下皆归恶。
嗟哉此溪水性殊,辱在泥涂惟所乐。藏垢纳污不须讥,幸免民间惊风鹤。

【注释】

浊水溪:指从山泉中流出的清流被污染后,变成了浊流。

君子恶下流:君子厌恶低下的水流,比喻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天下皆归恶:指社会上普遍对这条溪水的看法是污浊的,即“归恶”。

嗟哉此溪水性殊:感叹这条溪水的性质与众不同。

泥涂:泥泞的地方,比喻污浊的环境。

惟所乐:只有它们乐于其乐。

藏垢纳污:比喻人或事物容忍污点,不加排斥。

幸免民间惊风鹤:指虽然自己受到污辱,但仍然能避免给人们带来麻烦。

【赏析】

这首诗以一溪清水和一条浊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在诗中,作者通过对比两条溪水的流向,来讽刺那些品行低劣、行为污秽的人。他认为这种人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中,也乐于其中,甚至不惜为此而受到人们的谴责。

首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溪水浊”,诗人以自然景观为喻,描绘了两种不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山中的泉水清澈见底,而一旦流出山外,便成了浑浊的溪水。这一对比,既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又暗示了人性的堕落。

接下来的“君子恶下流,天下皆归恶”,则是对这种堕落人性的进一步揭示。君子本应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然而现实中却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放弃原则,这种行为无疑是可耻的。因此,整个社会都对这样的行为持有厌恶的态度。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在最后一句“嗟哉此溪水性殊,辱在泥涂惟所乐”中发出了深刻的感慨。他感叹这条溪水的水质与众不同,即使身处泥泞之中,它也能欣然接受并享受其中的乐趣。这种态度,无疑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剖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精神。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的不满和担忧,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现实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