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最高峰

石磴层层路几盘,天风高接碧云寒。
长江狭甚钟山小,人在最高峰上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摄山最高峰》是明代诗人李孙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站在摄山最高峰时的壮美景色和深远感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石磴层层路几盘,天风高接碧云寒。
    长江狭甚钟山小,人在最高峰上看。

  2. 作品赏析:《登摄山最高峰》以“石磴层层路几盘”开篇,描绘了摄山最高峰的石阶蜿蜒曲折,如同盘旋在山中的龙脉。紧接着,“天风高接碧云寒”一句,通过“天风”与“碧云”的对比,展现了山峰之高,直逼云端,令人感到一种凛然的气势。

  3. 作者生平:李孙宸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个人对于自然的感悟。《登摄山最高峰》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宇宙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4. 创作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明代中晚期,当时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变革,文人墨客们纷纷借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李孙宸身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通过对摄山最高峰的描绘,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可能寄托了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思考。

《摄山最高峰》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对自然美景赞叹的诗作,更是明代社会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