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九日南郊闲步

出郭皆秋色,寻途荻苇边。
晚潮寒带雨,孤塔迥凌烟。
樵爨荒榛辟,犁锄废垒穿。
拟沽村店酒,生计足渔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九日南郊闲步》是清代诗人姚承燕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作品原文:《八月九日南郊闲步 其一》出郭皆秋色,寻途荻苇边。晚潮寒带雨,孤塔迥凌烟。樵爨荒榛辟,犁锄废垒穿。拟沽村店酒,生计足渔佃。
  • 译文:从城外望去,皆是秋天的色彩,沿着小径前行,来到芦苇丛生的河边。傍晚时分,潮水带着凉意,夹杂着细雨的夜晚显得格外寒冷,远处的孤塔高耸入云,烟雾缭绕。周围的人们正在清理开垦的荒地,翻动着已经废弃的农田。我打算去村中沽酒,看看村民们的生活是否足够富足,能支持他们从事捕鱼或耕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姚承燕,字子翼,号青溪居士。他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以诗文闻名,尤以山水田园之诗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与田园生活,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姚承燕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如“晚潮寒带雨”,“孤塔迥凌烟”等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孤独的哲思。
  • 语言风格:姚承燕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他善于捕捉细微的自然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反映内心的感受。这种细腻而深刻的笔触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与社会价值
  • 历史背景:姚承燕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清朝盛世,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即人们在忙碌之余,还能享受自然的美和宁静的生活。
  •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姚承燕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情怀。这种思想在今天的读者中仍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寻找简单的乐趣,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八月九日南郊闲步》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