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九兄羹湖之蓼

干戈满目未休兵,负笈劳劳独远行。
驿路草深官柳细,板桥露白客装轻。
已怜鸿雁三秋别,莫动鲈鱼千里情。
君到蓼城应念我,屋梁有梦月华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九兄羹湖之蓼》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思念与关切的诗歌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词句,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其未来旅程的祝福。诗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示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以下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干戈满目未休兵,负笈劳劳独远行。驿路草深官柳细,板桥露白客装轻。”
  • 翻译:战争纷扰,战事未停歇,我带着书卷远离家乡去远方求学。路途遥远,驿站两旁的草木已经长得很深。清晨石板路上,晨露晶莹,我的行李似乎还带些凉意。
  1. 诗歌内容概述
  • 启程时的不舍:诗中的“干戈满目未休兵”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独自远行的决心:“负笈劳劳独远行”描绘了诗人背负着书箱,独自一人踏上求学之路的情景。
  • 对友人的思念:诗中的“君到蓼城应念我”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朋友的深切思念,期待他的归来能带来家中的消息。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旅途中自然景观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 情感真挚:整首诗歌洋溢着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 语言精炼: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驿路草深”、“板桥露白”,使得整首诗的语言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
  1. 诗人简介
  • 姚文鳌:姚文鳌(生卒年不详),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姚文鳌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歌艺术成就受到了后世广泛的赞誉。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清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关注时局,表达自己的忧虑与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姚文鳌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文人的心声。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姚文鳌的诗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抒情,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变迁以及个体的价值。这些主题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考价值。
  • 艺术风格:姚文鳌的诗歌在艺术上追求简洁而深刻的表达,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写来体现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艺术风格使他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送九兄羹湖之蓼》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古诗,更是姚文鳌艺术风格的集中展现,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每一位热爱古典文学的人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