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樵舍

涨减水逾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樵舍》是清代诗人施闰章所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施闰章,字尚格,号愚山,晚号愚山老人,是清初著名的文人和诗人。《泊樵舍》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2. 诗歌原文
    涨减水逾急,
    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
    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
    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
    茅屋几家存?
  3. 诗歌赏析:《泊樵舍》描绘了一幅秋天江南的景色画卷,首联写天晴后水面急速上涨的情境;颔联则通过远望之景,展现了一片凄凉的战地景象;颈联具体刻画了诗人所见所闻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尾联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影响,家破人亡的景象令人痛心。
  4. 创作背景:施闰章生活在清朝初期,这个时期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许多作品都透露出对时代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5. 艺术特色:施闰章的诗作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善于在平淡之中寻找诗意。他在《泊樵舍》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秋阴”、“乱山”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篇。
  6. 文化地位:施闰章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不仅是“南施北宋”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清初“宣城体”的代表诗人,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他的作品被后世广泛传颂,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历史贡献:通过对《泊樵舍》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记录了清初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样的作品对于后人了解和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泊樵舍》作为施闰章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