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九里松,夹路响清濑。
今寻双桧峰,壁立众山外。
危磴垒丹梯,阴霞成紫盖。
平临江海宽,俯看丘壑碎。
人生若飞箨,倏与流飙会。
濡首尘坱间,宁识沧洲大。
乘风叩阊阖,浮云接衣带。
上天竺双桧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天竺双桧峰》是明末清初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施闰章作为一位清代初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题材和风格,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不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在清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山水诗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
《上天竺双桧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双桧峰位于上天竺地区,这一地点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诗人通过描绘这里的景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从文学角度来看,《上天竺双桧峰》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五言古诗的结构紧凑,每一句都经过精心构思,旨在通过有限的文字传达深远的意义。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昔闻九里松,夹路响清濑”,通过回顾过去听闻的自然美景,引出了现实中的双桧峰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后的句子如“危磴垒丹梯,阴霞成紫盖”,“平临江海宽,俯看丘壑碎”等,进一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双桧峰的险峻、壮丽以及俯瞰四周时的开阔视野。
《上天竺双桧峰》中的意象运用也值得一提。例如,“飞箨”一词被用来形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易逝。这种象征性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哲理性,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
《上天竺双桧峰》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