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武昌喜赋

风烟漠漠见雄关,万顷苍茫百雉环。
天际回头迷楚望,云中洗眼看军山。
春归江汉流如昨,浪暖鱼龙去复还。
一幅蒲帆飞不住,轻舟已近丽谯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见武昌喜赋》是一首七言律诗,不是文学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的作者及相关信息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洪锡爵,字桐云,一字尊彝,四川华阳县人(今成都)。他以孝行召为司奏牍,同治癸卯、光绪乙亥两科均入内帘分校。在权庆城县篆期间,期满回省办牙厘。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望见武昌喜赋》风烟漠漠见雄关,万顷苍茫百雉环。天际回头迷楚望,云中洗眼看军山。春归江汉流如昨,浪暖鱼龙去复还。一幅蒲帆飞不住,轻舟已近丽谯间。
  • 翻译:风烟茫茫中,隐约可见壮丽的关隘;辽阔的水域上,无数的山峰环抱其间。回首天际,我被楚地的景色所迷惑;俯瞰云层,我观看着军营山峦。春天回到江汉,流水依旧;温暖的海浪和活跃的鱼儿,仿佛回到了过去。一只小小的帆船无法飞得太远,它靠近了那座美丽的城市谯楼。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远眺武昌时所看到的壮阔景象。从“风烟漠漠见雄关”到“春归江汉流如昨”,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历史沧桑和时光荏苒的感慨。
  • 语言优美:诗句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风烟漠漠”、“万顷苍茫”等,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诗意。
  • 情感丰富:虽然诗中并未明确表达诗人的情感倾向,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比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望见武昌喜赋》虽然不是一篇完整的文学作品,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人来说,了解这样的诗歌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