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关河一苇中,雪泥春水感飘蓬。
亲年已老官无俸,天意怜才籍未通。
华鬓但愁鸾镜改,壮心不让马群空。
揽衣独听鸡鸣起,看剑宵深烛影红。
舟中感怀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感怀二首》并非陈师道的作品,而是由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这两首诗作于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这一年因朝中党祸,苏轼被贬谪惠州安置,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人,都因受牵连相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舟中感怀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七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感慨和无奈。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狂风呼啸的江面上,船只颠簸,火光映照江面,夜晚寂静中只有船夫们守候着残灯。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和个人命运的波折。晁补之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在文学史上,晁补之是与苏轼齐名的文学巨匠,他的诗作多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舟中感怀二首》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晁补之深邃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意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舟中感怀二首》不仅是晁补之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的产物,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北宋晚期社会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