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策呼芒履,言访石堂躅。
石堂渺何许,沿回山之麓。
谡谡两株松,微风洒茅屋。
磴转披积藓,镵刻尚可读。
山峰巧回抱,白云峰下宿。
豁然一径开,芳林两行缛。
妙香闻池莲,清响戛丛竹。
想见晏坐人,斜月伴幽独。
游普照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普照寺》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作者游览普照寺的景致和感受。
纪晓岚(1724年—1805年),字赓虞,号石泉,又号阅微草堂,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以严谨、清新、雅正著称。在《游普照寺》这首诗中,纪晓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普照寺的古朴与幽静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振策呼芒履,言访石堂躅”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向往和探访之意;“沿回山之麓,谡谡两株松,微风洒茅屋”则生动地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
普照寺位于泰山脚下,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古刹,以其大雄宝殿和摩松楼为中心,形成了三进式的院落布局,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纪晓岚在诗中通过对这些建筑的描述,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这座寺庙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他还提到了“妙香闻池莲,清响戛丛竹”,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寺庙内环境的幽雅,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宁静与和谐。
纪晓岚在《游普照寺》这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山峰巧回抱,白云峰下宿”与“豁然一径开,芳林两行缛”两句的对比,展现了寺庙内外截然不同的景象,使得整个游览过程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对普照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游普照寺》不仅是纪晓岚个人旅行体验的真实记录,更是一篇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对宗教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对于现代人而言,读这样的诗,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文字,还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空间,进一步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