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蕃通事吴凤君

为护同胞自杀身,三年赴约以成仁。
自抛眷属生前爱,却把仇雠死后申。
从此汉村光日月,而今达社辟荆榛。
馀威百载罗山在,俎豆馨香庙貌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安蕃通事吴凤君》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洪以南创作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诗人洪以南,字逸雅,号墨樵、无量痴者,出生于台湾淡水的士绅之家。他从小聪明颖异,受到祖父洪腾云的赏识,延请泉州名孝廉龚显鹤教授经子史诗赋。在乙未年割台事件后,为避祸,他避难至泉州原籍,并在翌年考取晋江县秀才。
  • 他的诗作《怀安蕃通事吴凤君》,以悲壮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对当时民族危机的深刻反思和对同胞的深情厚谊。
  1. 诗词原文与解读
  •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保护同胞而选择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为护同胞自刎身,三年赴约以成仁”,这句反映了诗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对同胞生命的尊重。
  • “自抛眷属生前爱,却把仇雠死后申”,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和悲壮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仇恨的淡然处理,愿意为了大义牺牲小情。
  • 最后两句“从此汉村光日月,而今达社辟荆榛”展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牺牲,让后代子孙过上更加光明正大的生活。
  1. 文学价值
  • 作为清朝的诗歌代表,《怀安蕃通事吴凤君》以其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文献。
  • 其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时代精神的多面性。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 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整首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怀安蕃通事吴凤君》是一首反映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时期诗人个人命运与民族大义交织在一起的感人作品。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作者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及社会现实,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