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流沙白,居人近海堧。
更无林与鸟,只有浪和烟。
星聚瞻陈实,诗成愧郑虔。
主宾能扫榻,何地不欣然。
澎湖岛即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澎湖岛即景》是清代诗人胡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 诗歌原文:《澎湖岛即景·一望流沙白》
- 一望流沙白,居人近海堧。
- 更无林与鸟,只有浪和烟。
- 星聚瞻陈实,诗成愧郑虔。
- 主宾能扫榻,何地不欣然。
作者介绍:胡建伟,字建伟,号勉亭,广东三水人。清代乾隆四年间进士,乾隆十四年选授直隶无极县。丁艰起复后,补福鼎县、永定,署闽县及福防同知。乾隆三十七年任澎湖通判,设社塾、创文石书院,政绩卓著。乾隆三十五年补鹿港同知,在台创立澎瀛书院,为澎湖诸生赴试寓所,士民为之立祀于文石书院。乾隆三十七年升台湾北路理番同知。纂有《澎湖纪略》十二卷。
诗歌赏析:《澎湖岛即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澎湖岛上的自然景象与人文环境。首句“一望流沙白”,便奠定了整个诗篇的基调,给人以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联想。紧接着的“更无林与鸟”,表达了岛上自然景观的独特性,没有树林和飞鸟,只有海浪与烟雾。而“星聚瞻陈实”一句则展现了当地居民对于天文的热爱以及他们生活的和谐。最后两句“主宾能扫榻,何地不欣然”,表达了对当地热情好客的主人的赞赏,也反映了澎湖岛作为一个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澎湖岛即景》不仅展示了胡健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细腻观察,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清代澎湖岛上的宁静与繁荣,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