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碧

空回首,筠管榴笺依旧。裂却紫箫愁最陡,颠倒鸾钗久。
羡杀枝头豆蔻,闷杀风前杨柳。一夜金沟催叶走,细腰空自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垂杨碧》是一首宋代的诗词,而非明朝作品。这首诗词由张辑创作,具体为《垂杨碧·寓谒金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辑:张辑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了个人的感伤和对时局的关注。在宋诗发展史上,张辑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
  1. 诗词原文
  • 花半湿,睡起一窗晴色。 这句描绘出了清晨醒来,窗外阳光明媚的景象。
  • 千里江南真咫尺。 表达了诗人对遥远家乡的深切怀念。
  • 醉中归梦直。 暗示了诗人在醉酒后仍无法忘怀心中的愁绪,梦境似乎直接通向了远方。
  • 前度兰舟送客。 描述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兰舟象征着别离的船只。
  • 双鲤沈沈消息。 暗指寄出的信物或书信未能及时到达。
  • 楼外垂杨如此碧。 以垂杨树比喻时光的流转,春意盎然。
  • 问春来几日。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时间的好奇和期待。
  1. 作品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对远方和过去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 艺术手法: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千里江南”、“双鲤沉沈”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深度。
  • 文化价值:《垂杨碧》不仅是一首抒情的诗歌,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研究价值。

《垂杨碧》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