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猿叟留菊元韵

严霜白于水,节候已逾秋。
惟有庭下菊,叶老枝仍遒。
或言骨太傲,姿熊少温柔。
岂知鼓泽令,澹荡与同流。
五斗腰不折,古书自校仇。
南山对纸笔,素心谁共抽。
或访五柳宅,巾车本无辀。
清风不觉寒,特为晚节留。
飒飒万木落,菀枯难自由。
君真安淡泊,气味孰能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猿叟留菊元韵》是清代诗人胡兴仁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严霜白于水,节候已逾秋。惟有庭下菊,叶老枝仍遒。或言骨太傲,姿熊少温柔。岂知鼓泽令,澹荡与同流。五斗腰不折,古书自校仇。南山对纸笔,素心谁共抽。或访五柳宅,巾车本无辀。清风不觉寒,特为晚节留。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且在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学以及情感价值也值得深入探讨。

从文化角度分析,胡兴仁的《次猿叟留菊元韵》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诗中通过描绘严霜覆盖水面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这种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感慨。此外,诗中的“庭下菊”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不拔的品质,这或许也反映了诗人自身追求高洁人格的决心与执着。

从哲学角度来看,胡兴仁的《次猿叟留菊元韵》透露出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态度和淡泊名利的生活理念。诗中通过描述松竹间的悠然自得,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保持心灵平和的生活哲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和表达。

从情感价值的角度看,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菊花的形象,抒发了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诗人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守和忍耐。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激励了读者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够保持乐观和坚定。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胡兴仁在《次猿叟留菊元韵》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例如,将菊花与苍松相比,既突出了菊花的坚韧特性,又衬托出了松树的挺拔和高洁。同时,通过对松竹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和师承的珍视。

《次猿叟留菊元韵》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哲学、情感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内涵。通过这首诗,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哲理的探索以及对个人情感世界的独到理解和表达。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次猿叟留菊元韵》这一作品的独特魅力,使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