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嶅阳

旅饭荒园罢,嶅山此路寻。
车声下坡速,人影落桥深。
野日寒逾瘦,诸峰翠欲沈。
客程嫌宿早,薄暮指蒙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嶅阳》是一首由清朝诗人祝维诰创作的古风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和翻译
  • 原文:《雨后春山如滴翠,云开日霁见清晖。** 雨后春山如滴翠,云开日霁见清晖。** 山径幽僻人稀至,野花红艳映朝霞。** 山径幽僻人稀至,野花红艳映朝霞。** 樵歌远送入云深,溪水潺湲带石滑。** 樵歌远送入云深,溪水潺湲带石滑。** 客行倦甚倚筇久,日上三竿犹未归。** 客行倦甚倚筇久,日上三竿犹未归。** 村烟渐合渔舟晚,隔岸歌声入梦微。** 村烟渐合渔舟晚,隔岸歌声入梦微。**
  • 翻译:雨后的春山像被滴着的水珠一样绿得发亮,当天空放晴时太阳的光辉照射下来,照亮了整个景象。山路幽静偏僻很少有人到达,野花鲜艳的色泽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远方传来的樵夫歌声渐渐消失在云层深处,溪水潺潺流过,岩石滑动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疲倦的旅客依靠手杖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太阳高高挂起还没有返回家门。远处村庄的烟雾渐渐聚拢,渔船已经收工,只听见隔岸传来的歌声进入梦境。
  1. 诗歌赏析
  • 意象之美:诗歌中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如春山、溪水和野花等,这些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情感之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从初到的新奇与兴奋,到日上三竿仍不舍离别的留恋,再到夜晚归家的寂寥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 哲理之意:虽然这首诗主要是写景抒情,但其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时间和自然的哲思,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1. 创作背景
  • 祝维诰生活在清代,他的诗歌创作往往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风貌和思想特点。
  • 《过嶅阳》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或观察有关,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1. 文学影响
  • 《过嶅阳》作为祝维诰的代表作之一,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 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审美参照。

通过对《过嶅阳》这首诗的详细介绍,不难发现它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情描绘,还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还是对于研究清代文化史的学者来说,《过嶅阳》都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