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计痴儿笑老颠,尽寻乐事傲顽仙。
云烟过眼能娱我,晴雨何心莫问天。
画里溪山疑隔世,镜中勋业惜流年。
壮夫正有屠鲸技,如此消磨亦可怜。
夏日雨后集苕华室观同人所藏书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雨后集苕华室观同人所藏书画》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在179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收录于《小仓山房诗集》。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夏日雨后的某个清晨,来到苕华室欣赏同人所藏的书画作品的场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自然,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感情。
诗中的“雨后”这一景象,给人以清新、湿润的感觉,也暗示着诗人心境的变化。而“集苕华室”,则巧妙地运用了地名与室内空间的结合,让人联想到一个宁静雅致的环境。在这里,诗人不仅能够欣赏到各种艺术作品,还能够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的熏陶。
诗中对作品的描述也十分细腻。如“松涛竹影摇清晖”,通过描绘松树和竹子的影子在阳光照耀下摇曳生姿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作品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同时,“墨花丹鸟点春衣”则通过对墨色和颜色的运用,将画作中的花卉、飞鸟等元素描绘得栩栩如生。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画家的名字,如“王石谷”、“吴仲圭”等,这些名字不仅代表了画家的身份,也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贡献。
诗中的结尾部分,“我亦题诗壁上留,他日知音重见否”,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传承的思考和期待。他认为,虽然自己已经留下了诗句,但是未来是否还有人能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呢?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夏日雨后集苕华室观同人所藏书画》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清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诗中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