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于清端公祠

独拜荒祠绕薜萝,堂堂遗貌壮山河。
清名白日雷霆动,故老青天涕泪多。
千载招魂悲宋玉,一龛香火伴东坡。
雪堂夜静虚明月,风马云旗缥缈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赤壁于清端公祠》是清代诗人洪良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洪良品,字右臣,黄冈人。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户科给事中。他的仕途经历丰富,曾任多个重要职务,对清朝文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他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1. 诗歌原文
    独拜荒祠绕薜萝,堂堂遗貌壮山河。
    清名白日雷霆动,故老青天涕泪多。
    千载招魂悲宋玉,一龛香火伴东坡。
    雪堂夜静虚明月,风马云旗缥缈过。

  2. 诗句解析

  • “独拜荒祠绕薜萝”,表达了诗人独自参拜荒芜祠堂的情景,周围环境荒凉而幽静。
  • “堂堂遗貌壮山河”,描绘了于成龙英武的形象和其留下的功绩与影响,形象地展现了他的伟大形象。
  • “清名白日雷霆动”,形容于成龙的名声如雷贯耳,即使是在白天也能感受到他的影响力。
  • “故老青天涕泪多”,表达了人们对于成龙深厚的感情和尊敬,即使是年迈的老人也会因他的事迹而流泪。
  • “千载招魂悲宋玉”和“一龛香火伴东坡”,分别引用了宋代词人宋玉和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故事,强调了于成龙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 “雪堂夜静虚明月”,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皎洁,象征着高洁的品质。
  • “风马云旗缥缈过”,形容风中飘荡的红旗,象征着英勇的精神。
  1. 诗歌背景
  • 《赤壁于清端公祠》的创作背景是在乾隆、嘉庆年间,于成龙离任后,黄冈人民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和怀念他的恩情,决定建立一座祠堂。这座祠堂后来被称为“于清端公祠”。
  • 这个事件不仅体现了于成龙在当地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清朝时期地方官员与民众之间的深厚关系。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具体的描写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贤重德的文化传统,以及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意。

《赤壁于清端公祠》作为一首充满情感与历史的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清朝时期人民对于英雄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