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兵行

鲸鲵出尾闾,鼋鼍鸣海峤。
雨淫山鬼啼,风凄木精啸。
杀气干青霄,白日昏不照。
三三五五群,佩铳横剑鞘。
军帽小筒圆,复帛双股绕。
靴袖束紧身,时或长衣掉。
其黧而贱蠢,裸形露两窍。
呜呜满街衢,酣醺一狂叫。
是为东洋人,但觉兵威耀。
当其整队行,兵气肃无声。
惟闻马蹄铁,郭郭来重轻。
背负一糇囊,腰缠一革縢。
木箱驼炮子,稻草覆釜甑。
炮车转轮至,殷地时轰轰。
进退无金鼓,指点非旗旌。
笼鹅又牵牛,路上掠牺牲。
入市索民舍,居房折户闳。
偶闯入人家,携取两手盈。
大者胠囊箧,小者及罍瓶。
俘杀非王意,将令失章程。
台民不堪扰,或思愿属英。
英夷岂吾类,转劣倭文情。
倭人处处是,黄色白肤理。
岛居有婆娘,貌近中华美。
照影在图中,纤纤裹素指。
兵人携在身,戏欲配汉子。
前朝有往来,最敬中邦士。
今丁国势衰,侮吾此为始。
祸胎谁养成,依稀傅相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洋兵行》是清代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洪繻生动地描绘了东洋人(即日本人)的外貌特征和行为,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和不满。以下是对《洋兵行》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洪繻生活在晚清时期,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洪繻创作了《洋兵行》,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侵略者的不满和抵抗情绪。
  2. 诗歌内容:《洋兵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东洋人的外貌特征和他们的行为举止。诗中的“鲸鲵出尾闾,鼋鼍鸣海峤”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和破坏力。
  3. 诗歌风格:该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格式,这种形式简洁凝练,便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洋兵行》中,洪繻通过简练的文字,传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历史意义:《洋兵行》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也是晚清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民众对于外来侵略者的反感和抗议。在文学史上,这首诗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研究清代文学和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文献。

《洋兵行》作为清代诗人洪繻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时的不屈不挠和强烈反抗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