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倾西北度,地缺东南方。
蛟龙激海水,沦没蓬莱乡。
熬波沸巨浪,白日黯无光。
山俏牵木魅,土怪鞭石梁。
颠簸王母阙,震坼禹皇疆。
洪水湮部洲,燹火及昆冈。
嗟哉武陵客,坱莽失康庄。
避秦无源路,仰首望苍苍。
天心方有醉,西眷弥不遑。
玄枵淫岁纪,鹑首赐扶桑。
戈船起海岱,毒弩横汪洋。
寄托不得人,措置纷乖张。
射人空射马,擒贼不擒王。
不能捣巢穴,坐守任跳踉。
平日糜巨亿,海军等木僵。
柄政三十年,陆守复彷徨。
纷纷交涉事,议和绝不刚。
何为多设施,铁路亘遐荒。
大敌不敢战,乃受小敌创。
如许弹丸地,中国屈输将。
峨峨冲车轮,当路避螳螂。
叹我生此邦,眼泪作饭浆。
感时辄呜唈,事事结中肠。
复遭此世变,台海如沸汤。
输币兼割地,皇上费周章。
听为民主国,大总统曰唐。
玉人镌印绶,戎仆制旗常。
欢迎动郊野,宣耀照城阊。
覆舟得援溺,黔首喜欲狂。
逃遁先有人,万民阻行囊。
推戴大抚帅,中流恃宝航。
磨戈思一战,同泽赋三良。
黑旗兼栋军,曩岁经战场。
人心乃叵测,林氏首徜徉。
国恩不奋报,梓里不筹防。
敌氛来海上,引兵竟归藏。
无才哥舒翰,中夜起皇皇。
敌骑犹在边,唤渡觅洋商。
托词将督战,脱身沧海旁。
马厩冲烟火,无主乱兵攘。
居民不得安,招敌入城厢。
迟之逾三日,始见东兵行。
弹枪前队仗,炮子后筐箱。
马蹄行郭索,剑佩带锒铛。
头有髡发冠,腰无下体裳。
皂袍长至地,犹存古时装。
纠纷穿阛阓,住宿占民房。
杀戮幸不甚,老稚得踉蹡。
成群争越海,流离事堪伤。
叹息唐抚军,始末未交锋。
敌得长驱进,拉朽施利铓。
谁料大厦倾,乃逢一木当。
香山苗栗间,义民起如蝗。
鏖战不得前,敌马徒披猖。
自言海上来,未遭此颉颃。
倡之者为谁,义士吴徐姜。
用矛赴齐师,争推为徐骧。
绍祖亦悍斗,视死如阳阳。
吴君能统率,亦未易低昂。
村妇佐磨刀,耕农自裹粮。
力抗已兼旬,太守来共襄。
可恨县令李,掣
台湾沦陷纪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湾沦陷纪哀》是清代诗人洪繻的作品。这首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表达了对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信息:洪繻(1866-1928),字月樵,原名攀桂,学名一枝,福建南安人,原籍清彰化鹿港。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曾参与过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王朝到民主共和国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也深刻影响了他对国家命运的看法。
时代背景:诗作创作于清末民初时期,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时代。清朝末年,国内政治腐败,外有外国势力侵略,民众生活困苦,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而台湾,作为中国的领土,其归属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作品内容:《台湾沦陷纪哀》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诗中描绘了天倾西北、地缺东南的情景,象征性地表现了国家的分裂。诗人通过对自然力量的描写来隐喻社会的动乱和政治的混乱,表达了对国家未来不稳定性的关注。
艺术特色:洪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在诗歌界享有盛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在《台湾沦陷纪哀》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将海水比作蛟龙,以海洋的波涛汹涌喻指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
《台湾沦陷纪哀》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内国家命运和社会动荡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忧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历史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