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鹿水上,遥望鹿溪东。霁月出深碧,乱山悬半空。
东北为肚岭,东南为焰峰。峰峰何奇崛,九十有九重!
群峦竞绿缛,万树含翠浓。翠岫破荒起,朵朵青芙蓉。
鸟声啼竹林,又闻隔林钟。循溪行不已,人家四、五里。
行尽青溪头,万冢乱烟起。沙薯百顷红,芦黍千村紫。
谽谺春水桥,迢递夕阳市。登桥望阴翳,云涛互亏蔽。
沧海从西来,潮水向东逝。夕霭苍茫时,山海渺无际。
鹿溪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鹿溪行》是由施闰章所作,这是一首五律诗,体现了诗人深秋时节在鲁山中行走时所见的景象和情感。《鹿溪行》描绘了一幅秋天山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深秋时节,霜降空林中的自然风光生动地呈现出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鹿溪行》以简练、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鲁山中秋季节的自然景象。诗中提到“群峦竞绿缛,万树含翠浓”,形象地描绘了深秋山林的色彩。这种描写手法不仅生动,还富有诗意,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林之中,感受到那份静谧与和谐。
诗中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来表现自然之美。“鸟声啼竹林,又闻隔林钟”描绘了鸟儿在竹林中啼鸣,以及远处传来的钟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例如,“少年曾向鹿溪游,转眼飞光欲白头”这句,既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鹿溪的向往和憧憬,也暗示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的现实。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深思人生的短暂与宝贵。
《鹿溪行》是一首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绘、丰富的意象及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优秀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