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崎

危云树末生,急客云中行。
崚崚千石磴,俯瞰深溪清。
万翠攒眼入,一红拍崖平。
疏林夹流水,十里一镜泓。
言是夏秋际,远山露列城。
万井积邱垤,百峰互阴晴。
登高望遥阜,想见官军营。
忆昔甲申初,此地防夷兵。
烽烟倏忽灭,耳有胡笳声。
今来开道路,遍志轮蹄程。
不久铁车过,平地殷雷鸣。
岩谷忽破碎,山海一楸枰。
我自催鞭去,秋风马首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山崎》是清朝洪繻的作品,是一部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交织的文学作品。下面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
  1. 内容简介
  • 《红山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从山巅的峻峭到山腰的幽静,再到山脚的宁静,层层递进,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同时,作品中也融入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1. 文化价值
  • 《红山崎》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的文献。它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艺术特色
  • 《红山崎》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水间的情感和氛围,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此外,作品中的语言优美、流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社会影响
  • 《红山崎》不仅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读者被其中的故事所感动,纷纷前来参观,使得红山崎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热门景点。这种社会影响力不仅证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红山崎》是一部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杰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